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出現這種情況有三個原因:
1、認為愛是被動獲得而非主動給予。
大部分人認為愛是靠被動等待獲得的,而非主動給予。
實際上,被動獲得的愛只說明我們具備某一部分價值,而這個價值的大小是由對方來決定的,而不是我們自己。所以,一旦價值失衡,那愛也隨之被抽走。
比如,有的女性一開始因為美貌被動獲得了對方的愛,在一起相處后,只想享受被愛,只想被寵,不知道給予對方愛,不開心就作鬧,溝通不到位就冷戰發脾氣,動不動指責對方。
當你不會去愛另一半時,對方能感受得到,一旦他覺得累了,就可以隨時結束這段關系,你的愛也就被抽走了。
所以,被愛是愛的附贈,當我們先有了愛的能力時,被愛才會隨之發生。
2、無法區分持久的愛與短暫熱烈的情欲。
很多人對“愛而不得”里的愛有誤解,會把短暫的情欲當成真愛。
很多人一開始愛得電光火石,但這種熱烈的“愛”很短暫,隨著新鮮感、神秘感、情人濾鏡的消失,回歸到現實里,發現對方并沒有那么美好,“愛”就慢慢減少,最后說自己愛而不得。
其實,那并不是持久的愛,而是一種短暫的情欲,是荷爾蒙的沖動和刺激,它是生物本能,很容易消失。
持久的愛包含了三要素:親密、激情和承諾。好的感情它不僅有激情,更有持久的、穩定的愛。
3、把愛當成對象問題而非能力問題。
當感情出現問題,雙方出現矛盾爭吵,在關系里感受不到愛,很多人會主觀性認為這是對象的問題,覺得不幸福是沒有遇見一個好的另一半,羨慕別人的甜蜜愛情覺得自己遇人不淑,認為只要換個人就能得到愛。
事實上,正如心理學學家佛洛姆所說,愛的問題不是對象問題,而是能力問題。大部分感情出問題,是因為喪失了四種能力:處理問題的能力、共情伴侶的能力、反思成長的能力、接收反饋的能力。
如果這些能力一直缺失,換個人進入下段關系也會重蹈覆轍。
比如你缺乏安全感,總是向伴侶索愛,你的需求是伴侶需要向你提供愛。
伴侶前期會滿足你的期待,但當他要持續地付出愛、遷就你,而得不到反饋時,就會失望,削弱對你情感的回應。
換了一個人,依然得扮演給你提供愛的角色,他也會疲憊、時間一久也會覺得累,你的需求還是得不到滿足,就會發脾氣、鬧,感情也會再一次變差。
換人對感情變好有用的前提是:你的自我內在有了成長,懂得了怎么經營感情,成為了一個懂得如何去愛的人。
真正讓你長久幸福的,其實是你自身擁有經營感情的能力,一旦你想要不勞而獲,把你得到幸福的可能性交給伴侶,你只會離愛越來越遠。
自己會愛、懂愛、擁有愛的能力,善于調整自己,才是幸福唯一的答案。